找到相关内容27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儒佛导言(1)

    相应。是故次学印度佛学,剥落一切所知,荡然无相,迥超意计,方是真机。然真非俗,本即俗而见真。大乘虽不舍众生,以众生未度故,而起大悲,趣真向俗,要其愿力,毕竟主于□度,吾故谓佛家人生态度别是一般,既究竟出世是也。故乃应学中国儒家哲学。行色即天性,日用皆是真理之流行,此所谓居安资深,左右逢源,而真理元不待外求,更不是知识所推测的境界。至矣尽矣,佛家大处深处,不能外是。其智之过,而求出;以逆本体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462651.html
  • 大日如来的精神与内涵

    一样,  若执著分别何者较有功德,则永无解脱之日矣!但是,若换个心态就  不一样了。若以菩萨言之:“但为众生求出,不为自己求安乐”的  精神,为众生服务奉献,自然地无明习性就不会妄动,而渐与解脱道  ...的能力。但是,他一定会听你的吗?如果教导小孩有  这么容易的话,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坏小孩了。有时吾人有大悲心,亦  有大智慧能观照到众生正陷在苦恼中,也知道应怎样做才能令其苦  得乐。但不幸的,身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2063170.html
  • 《坛经校释》订补

    )案;此句上文是:“汝等门人,终日供养,只求福田,不求出生死苦海。”这是五祖弘忍批评弟子们的话,何“若”之有?原义是肯定语气,不烦加“若”。  10.“福门何可救汝。”(页九)校云:“‘门’,疑为‘...立。”(页三二)“”原作“杂”,释文误。“起”字当校作“去”,二字可互借,盖因唐五代河西方音二字同音所致。详参拙作《敦煌文献中的“去”字》(载《中国文化》第九期)详读惠能的“无念法”,其要旨在于无邪...

    邓文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863987.html
  • 佛典中的杰出女中丈夫——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那耶广律为主

    尼为苾刍尼中,于:   “明了(利智)中,得为第   一 。” (大正二三·九一七   中)   妙贤比丘尼从少女时代,就厌恶世间欲乐,一心求出之道。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3464386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4)

    承事礼敬,常无倦怠。由爱敬故,心无杂染,不以利养名闻故求闻正法;不以憍慢求胜故而闻正法;亦不以怯弱心而闻正法。谓如是法非我能持。但以求出故,求实智故,求自利益故,非求他人过失故,而求正法。闻已能持,...受。又彼三界随心而生,与心俱灭,设于心即非是有。非有情自心别有三界容受有情令彼受生等。故云三界唯心。言万法唯识者,意谓世出世间法虽无量,然一切法若有若无若假若实,或由执起,或随心生,俱识所变,皆不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964817.html
  • 惠能生平事迹考述

    求出生死苦海。汝等自性若迷,福门何可求?汝等总且归房自看,有智慧者,自取本性般若之知,各作一偈呈吾。呈看汝偈,若悟大意者,付汝衣法,禀为六代。火急作!’’弘忍要大家赶快回去...是在弘忍说至《金刚经》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时,言下大悟了“一切万法,不自性”的道理,并对弘忍说:“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何期自性本不生灭,何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3764936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4)

    恭敬。于此正法,生珍宝想、希有想。于说法师生尊贵想,承事礼敬,常无倦怠。由爱敬故,心无杂染,不以利养名闻故求闻正法;不以骄慢求胜故而闻正法;亦不以怯弱心而闻正法。谓如是法非我能持。但以求出故,求实智故...又彼三界随心而生,与心俱灭,设于心即非是有。非有情自心别有三界,容受有情令彼受生等。故云三界唯心,言万法唯识者,意谓世出世间法虽无量,然一切法若有若无若假若实,或由执起,或随心生,俱识所变,皆不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964968.html
  • 王恩洋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(1)

    涅槃者,此云圆寂,烦恼寂静,功德圆满故。谓诸有情从诸烦恼造一切业,从业感生受种种苦。厌坏苦故,志求出。出之道,当寂烦恼。烦恼既寂,业苦不生。由斯便得净法圆成,超然解脱,名为涅槃。此之涅槃复分四种:...天虽无重苦,而受报命终还复堕落,五趣轮转宁有出:期。是则诸天亦非究竟。故佛视三界无可住处。胎卵湿化乃至非想非非想天,均是可悲可愍之者。则其所又度众生者,:必不以三界生死为已满足,而以出三界无生无死者斯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565411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上)

    ,恐滥外故,但言唯识。又诸愚夫迷执于境,起烦恼、业,生死沉沦,不解观心勤求出;哀愍彼故,说“唯识”言,令自观心,解脱生死;非谓内境如外都无。’由境有滥,舍不称唯;心体既纯,留说唯识…心、意、识所缘,...或小众经验”[18]。既然与日常世界相乖离,自亦不存在经常困扰日常生活的伦理抉择,因而也是“超善恶,非关伦理”[19]。  但这与禅观理论及操作明显不符。佛教禅观一般是由异质的“止”与“观”合作组成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665974.html
  • 弥勒法门——“真实大方便门”

    戒修善,可是对于出离心很难接受。为什么他不厌生死,不求出三界呢?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挺好的,无法真实生起出离心,这也是现代人普遍的特点。但是,即便是此类之人依然可以往生兜率天,听闻佛法,最后成佛。《弥勒...,而获无上菩提,成等正觉,成就真实大方便门。”弥勒法门的特点简括有如下两大方面:  其一、其殊胜处,可概括为:殊缘、普范、简易、保险。  殊缘:兜率天在欲界天第四层,与我们同处欲界,不仅我们很近,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666398.html